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86节(1 / 2)





  后来学校安排实习,她去了江市的几所学校实习讲课,她才发现她挺喜欢教书的,尤其是去小学习惯,看到那么多乖巧听话的小孩子,自己传授知识给他们,她就很高兴。

  自此她才下定决心,以此为自己终身的事业。

  至于她爸爸也跟她提到过,毕业后想让她去店里帮忙,她也去看了看,待了几天但她发现这不是她最想要的。

  如果她首要目的是赚钱,她可能会选择做生意,但是显然现在她不需要这样做。

  李灿直接把车开到了家里,去年他们也搬了家,几个闺女小的都越来越大,大的毕业也都在本市工作。

  钟业成就跟朱慧珍一商量,之前的小院就嫌小了,就又在总店附近这边买了个比之前大一倍的小院。

  一人一间房还能空余出几间当个书房啥的,院子也十分的宽敞,而且这边是繁华街区,出了院门转个弯就是繁华大街,出行十分的方便。

  钟母搬过来也说这边特别方便,菜市场、医院啥的都离的特别近,不过钟家平时也不用买啥菜,饭店那边有什么新鲜的菜,钟业成就会直接拿点回家,想吃啥都有。

  钟母正在院门口跟邻居拿着大蒲扇聊天呢,她这几年日子过的舒心,眼瞅着老太太就有点发福,脸色也是红光满面的。

  孙女们全都大了,连两个小的也都背着小书包去上小学了。

  而且小学就在旁边的一个小学校,都不用过马路,走两步就到,连送都不用她送。

  家里饭也不用她煮,儿子有空回来煮,她就给摘摘菜,要是没穿就儿子就直接从饭店拎两个菜回来,一家子吃的也特别好。

  她闲下来没事,就喜欢跟左邻右舍的老头老太聊聊天,老年人嘛,又都闲着,很容易就聊上了。

  李灿他们刚到门口,就听见钟母说,“我咋没有孙子,你看我家大孙子都这么大了。”

  钟母一扭头,就指着李灿,“小灿快过来,你李家奶奶不认识你呢。”

  李家老太太就住钟家隔壁,好打听,可能早就听说这家是半路夫妻,所以才问到这个问题。

  李灿也赶紧过去,很自然的叫钟母‘奶奶’,钟母乐的合不拢嘴,李奶奶就悻悻的,两人又说了两个闲的淡的觉得没意思的,各自回了家。

  晚上,钟母就私下里跟钟业成唠叨这事,“你说说隔壁那个老李也真是的,当着我面就问我,你儿子儿媳妇这不是前两年才又结的婚嘛,咋还不要个孩子,这都这么大岁数了。”

  说完她就偷眼看了钟业成一眼,钟母就这点好,这些话从来不在儿媳妇面前说,就算是想要抱个孙子,也是跟儿子旁敲侧击的问。

  钟业成听了心底叹了口气,心想还是来了,他跟朱慧珍也结婚三四年了,但两人结婚头一年就商量好了,以后不再要孩子了,一是两人觉得他们家孩子已经挺多的了,真的挺多的了。

  把这些孩子养大,教育好他们都要费很大的心思,而且最小的两个还是个位数年龄,估计要再过十几年才不用他们操心,到时候他们都要五六十岁了,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生活。

  二也是因为年纪大了,再生一个小的不说身体行不行,就是养大也还需要好多年。

  再有就是他们觉得他们的感情不需要孩子去维系,他们还是很享受二人世界的。

  这次钟母问起了,钟业成就直接道,“妈,我不想再要孩子了,现在家里五个孩子了,生出来哪有那么多精力带,我跟慧珍还想过几天清静日子,.......您千万别说您带,您都多大岁数了,不过享两年清福啊?您快想开点吧。”

  钟母愣了几秒,最终叹了口气,“可惜小珍那么好看。”

  这话?也就是不反对了?

  钟业成哭笑不得,“科学表明,就算父母都好看,生出来的孩子也不一定好看,这得看孩子会不会随了。”

  钟母瞪了他一眼,“行吧,你们想咋样咋样吧,反正家里这几个孩子都懂事,我瞅着小灿也是个好孩子,以后也错不了。”

  钟业成就跟着乐呵呵的点着头。

  这事就这么过去了,也算是达成了共识。

  当天晚上朱慧珍听钟业成说起这事,直觉得老太太特别开明,她可算不用为婆媳矛盾费神了。

  其实她跟钟母相处这几年,几乎就没发生过什么矛盾。

  钟母这个人是个极为好相处的人,她是那种有活儿抢着干,孩子们做什么她也不多问。

  而且特别体恤年轻人,有时觉得朱慧珍平时上班辛苦,周末休息也从来不吵她让她早起什么的。

  朱慧珍自然也是投桃报李,婆媳妇两个相处的就特别好。

  *

  转眼间就到了年底,经济开放的这几年,江市的发展算是突飞猛进,大家里荷包慢慢的也鼓了起来,饭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,钟业成打算在今年推出年夜饭服务。

  不出意外,大年夜的桌被预订一空,便宜的贵的通通都没有了。

  也算是来了个开门口,转眼就到了年夜饭的时候,这天自然是忙的飞起,钟家全家人也都去店里过年,而今年他们却又见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。

  第90章

  凯诚第一家店现在是凯诚的总店, 今夜年夜饭,店门前的街道上车水马龙。

  店内一张张大圆桌,陆续坐满了人, 也是人声鼎沸,热闹非常。

  这时门前停下了一辆三轮车, 朱母从车上下来,从上面扶下了朱父。

  朱父气色与三年前大相径庭, 以前是一派儒雅的书卷气,精气神相当不错, 好像时刻要给人说教一番。

  可是三年前那场争吵后不久, 他就生了场大病, 病愈后身体协调能力就出现了点问题, 做什么都是慢慢的。

  走路、吃饭、说话都是慢慢的, 朱母当时正住在女儿家,还是邻居通知她,她才知道朱父住进了医院。

  到底是青梅竹马从小一块长大的,又是少年夫妻, 她知道了哪能不管,于是匆匆收拾了行李就急忙赶了回去。

  朱父见到朱母的那一刻, 呆呆的眼睛就溢出了眼泪, 可他当时已经说不出话了,朱母就这样留下来照顾他。